第246章 我有不能让你有-《末世发展》


    第(2/3)页

    李峰毅点点头,得加快科技转化速度,搜寻燃油可不是一件轻巧的工作,随着收复区域的扩大,人员的增多,需要用到的机械设备越来越多,末世前那点储油量rì渐缺乏。

    “我们这个实验室的对撞机长度仅为240米,做科研绰绰有余,做生产就很不足反引力系统的发明,所有的地面交通设施都会被取代,所以我们新的对撞机选址在běi jīng东北郊区的环形铁路,地基良好,可以简化很多基础设施工作量。周长为9.1公里,同时安装生产线10条,主设施也从地底挪到地面,减少施工难度,计算后的产量可以满足目前军事、生产、生后需求,架设周期为1个月。人力部门已经拨给了我们足够的人手。”

    李峰毅点点头,这个速度已经是极限了,目前所有非军事部门全部为这个计划让路,再快就不能保证建筑材料必须的老化、凝固、消除应力周期。

    如果不能确保反引力发动机的制造,特委会的优势就会荡然无存,毕竟特委会的家底还是赶不上西方所有敌对实力的积累。

    “目前世界上能够制造反引力粒子的设备有多少?”李峰毅问了一个出乎科学家郭宏阳意料之外的问题。

    宏阳想了想,说道,“理论上这个反引力系统末世前很多实验室都在研究,不过末世后大家都上网惨重.....学家的大脑开始计算幸存科学家比率,他觉得不是每个实验室都能像特委会那样让他们从全特委会范围挑选人手,汇集资源的。

    李峰毅打断他的话,“我的意思是,能够用来制造的设备你估计有多少?”

    “设备?”郭宏阳的思路又给引到另一个方向,他觉得特委会这个最高头目的想法比粒子还难捕获,“理论上必须有对撞机,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截止到2015年5月29rì末世那天,包括所有的设备,加上实验室的简单设备都算上,有大约......30台套左右。”

    “你记得它们的大概地点么?”李峰毅又问道。

    “我在其中6家做过访问学者,还参观过3家,这9家我能指出位置,还有21家有的知道在哪儿,还有的知道名字,不知道地点。”
    第(2/3)页